征信和大数据花了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“是不是再也办不了信用卡了”。实际上,情况并不是绝对的。银行在审批信用卡时确实会看重征信记录和大数据信息,但不同银行、不同卡种对申请人的要求差异很大,因此即便大数据花了,仍然存在一定的申请空间。下面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。
一、征信和大数据花了意味着什么
征信花:通常是因为频繁申请贷款或信用卡、出现逾期记录、负债率过高等导致征信上面显示多条硬查询或不良记录。
大数据花:主要是网贷机构、第三方风控系统的评分降低,比如多头借贷、申请过多、逾期历史、负债率高等,导致在大数据风控中风险等级偏高。
这两类情况会让银行觉得申请人风险较大,审批时容易被拒,但并不意味着彻底无解。
二、征信和大数据花了还能申请信用卡吗
传统银行的普卡、金卡
大多数银行对新客户都会有较严格的审批标准,如果征信花了、逾期记录明显,普卡和金卡也可能会被拒。但如果只是查询多,没有严重逾期,仍有机会下卡。二线或地方银行的信用卡
相比国有大行,部分城商行、农商行的审批标准相对宽松,更愿意吸引新客户。征信大数据花了的情况下,可以优先考虑这类银行。联名卡、商业合作卡
比如一些和电商、出行、商场合作的联名信用卡,对客户的吸引力更强,银行为了获客可能会适当降低门槛,这类卡片对于大数据不佳的人来说也可能是机会。以存款或理财作为支撑申请
部分银行支持“以存款换信用卡额度”的方式,如果申请人征信一般,但在该银行有存款、理财、工资流水,依然可能获批。
三、如何提高申请成功率
避免短时间内频繁申请
短期内大量提交申请会让征信更花,银行容易判断申请人存在资金压力,建议先暂停申请,保持半年左右的“空窗期”。修复负债和逾期问题
如果有逾期,一定要及时还清,并保持良好的还款习惯,至少连续半年无不良记录后再尝试申请。挑选合适的银行和卡种
不同银行风控标准不同,有的银行更看重收入流水,有的更看重负债情况。比如国有大行较严,但部分股份制银行、城商行相对容易。利用工资流水或社保公积金
如果能提供稳定的工资流水、社保、公积金缴纳记录,会大大增加下卡几率。
四、注意事项
避免依赖网贷修复征信
有些人为了周转继续申请网贷,但这只会让大数据更加花,影响更大。别相信“包下卡”的中介
市面上有不少中介声称能“包下卡”,多数收取高额费用甚至骗取资料,并不可靠。考虑储蓄卡升级
如果已经在某银行有储蓄卡,可以尝试通过长期资金往来、理财购买来提升信用,再申请同一家银行的信用卡会容易一些。
总结
征信和大数据花了,确实会让信用卡审批更难,但并不是完全无望。如果只是“查询多、负债高”但没有严重逾期,可以选择一些门槛低的银行或联名卡,依然有机会获批。如果有逾期记录,就需要先还清欠款,保持良好用卡习惯,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后申请。与其盲目频繁申卡,不如结合自身情况挑选合适渠道,循序渐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