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炮防爆不还的亲身经历

口子侠 8

很多人陷入高炮(高利贷、超短期网贷)的陷阱后,都会面临同一个难题:钱实在还不上,平台又疯狂催收,甚至威胁“爆通讯录”。不少人会选择硬抗,也就是俗称的“防爆不还”。下面我结合常见借款人的亲身经历和总结,写一篇完整的案例分享与反思,希望能给你参考。

高炮防爆不还的亲身经历


一、陷入高炮的开端

去年因为急用钱,我在网上下载了一个“极速借款”类的APP。它宣传“秒下款、不查征信”,我心动了,借了 3000 元。但到账时只给了 2400 元,扣掉了所谓的“手续费、管理费”,这就是典型的“砍头息”。合同里写的利息加费用换算成年化利率,竟然高达几百%。还款周期只有 7 天。

刚开始我想着“先用一下,下周发工资就还”,没想到还款那天实在凑不齐,只能逾期。于是我的“高炮之路”就此开始。


二、逾期后的暴力催收

逾期第一天,催收电话就打来了。一开始还是比较“客气”,提醒我赶紧还,不然会影响征信。等到第二天,电话开始疯狂轰炸,几十个不同号码打进来,我的手机根本停不下来。

  • 他们先是用各种威胁,比如“马上起诉你”“法院传票会送到单位”;

  • 后来变得更恶劣,直接发侮辱短信,甚至把我的身份证号和欠款金额写在短信里发给我朋友。

最让我崩溃的是,他们真的“爆通讯录”。我父母、同事、甚至不常联系的同学,都收到了催收信息。那几天我简直不敢见人。


三、决定“防爆不还”

催收越猛烈,我越觉得不可能还清。因为平台要我还的钱远远超过本金。比如借 3000 元,7 天后要还 4500 元,如果逾期再叠加“违约金”“服务费”,一个月就变成上万元。
我开始冷静下来,上网查资料,才知道:

  1. 高炮利率早已超出法律保护范围;

  2. 法院不支持高额砍头息、虚高利息;

  3. 很多借款人最终选择只认本金,甚至干脆不还。

于是我下定决心,不再理会催收电话,走上了“防爆不还”的路。


四、防爆的过程

  1. 拉黑电话:我下载了拦截软件,把陌生号码全部屏蔽,手机终于清静。

  2. 关闭通讯录权限:卸载借款 APP,禁止读取通讯录,减少信息泄露。

  3. 告知家人实情:为了避免误会,我提前告诉父母,如果有人打电话说我欠钱,那是高利贷的催收,不用理会。

  4. 心理建设:刚开始内心压力很大,担心他们真的会上门、起诉。后来慢慢明白,他们只是靠恐吓逼你就范,真正起诉的概率很小。

刚开始防爆的前两周最难熬,电话不断,朋友也收到一些催收短信。但我逐渐适应了,身边的人也知道这是套路贷的骚扰,没有再被影响。


五、后续结果

坚持了三个月后,催收力度明显减弱。以前每天几十通电话,现在一周也就两三通,有时甚至没有。他们换了新号码打进来,但我已经习惯直接挂断。
更重要的是,我查了征信,根本没有这笔记录。这让我彻底放心。
至于所谓的“法院起诉”,从头到尾都是空话,因为他们的利息违法,如果真的打官司,他们反而站不住脚。


六、从经历中得到的教训

  1. 高炮的本质是陷阱:它通过砍头息、超高利率让你永远还不清,一旦借了就是恶性循环。

  2. 不上征信是常态:绝大多数高炮不具备上报征信的资格,他们只能靠暴力催收。

  3. 违法利息不必理会:法律只保护年化利率 24% 以下的部分,超过的利息、违约金都是无效的。

  4. 防爆需要勇气和准备:要提前告知家人,保护隐私,坚定不受催收恐吓。

  5. 最好的方法是远离高炮:再困难,也不要靠高炮解决问题,否则只会越陷越深。


七、总结

我的高炮“防爆不还”亲身经历告诉我:高炮虽然不上征信,但它的催收手段很可怕,给生活带来巨大压力。如果你选择不还,需要做好心理准备,也要懂得法律底线。只要守住本金和合法利息,不必被违法的高利贷牵着走。

经历过高炮后,我彻底学会了教训:再急也不要碰高利贷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,但高炮一定是最危险的一条路。
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